臺灣乞丐之父:施乾
符合指標: SDG 1
「蹲在街角的乞丐,有人對他們掩鼻瞪眼、有人快步走開、有人視而不見。他們過著三餐不繼、露宿街頭的日子……」
1923年,日本統治臺灣期間,一位在臺灣總督府工作的24歲青年──施乾,在貧民聚集的地方,發現了黑暗悲慘的乞食社會,人們避之唯恐不及。
但是,這位青年跟其他人不一樣,他決定建立一座收容所,教導乞丐謀生能力,為他們刷去汙垢、烹調熱飯熱菜,幫助他們重獲新生……
回頭想想,90年後的今天,在路上碰到餐風露宿的無家者、流浪的街友,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他們?希望透過這本繪本,透過施乾無私付出的故事,讓大人小孩都能用心觀察生活周遭,只要每個人多付出一點關懷,就能一點一滴的讓世界變得美好。
作者:陳泳惠
繪者:邱琇惠
審訂:林江臺
出版社:玉山社
出版日期:2018/08/06
ISBN:9789862942079
推薦緣由
世上處處有許多生活貧困的人,他們陷入貧窮的原因千絲萬縷,而且,當人們一旦陷入困苦貧窮,往往很難擺脫這個困境。經濟學者的諸多研究證明也發現,只提供物質援助對改善貧窮根本無以濟事。近百年前的台灣,一位台灣青年施乾,震懾於因為工作的關係所意外發現乞食社會的事實,那個人們避之唯恐不及、黑暗悲慘的世界。為了拯救困頓悲苦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乞丐,除提供物質援助,給他們溫暖、照料外,進一步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」,讓乞丐們獲得自己謀生的能力,在當時就已跨時代達到現在「消弭一切形式的貧窮」的永續目標。大同世界的理想已然在施乾身上獲得相當程度的實踐,希望透過這本繪本,讓讀者學習施乾的用心、付出、思維與行動,讓身邊的一切變得更幸福、更美好。
延伸思考
Q:施乾發現「悲慘的乞食社會」後,乞丐們悲苦的生活帶給他什麼感受?他做了哪些事來幫助他們你覺得哪一項最令你感佩,對乞丐的幫助最大?理由是什麼?
Q:施乾為乞丐做的事當中,「創辦愛愛寮幫助乞丐」和「施捨金錢、食物給乞丐」有什麼不同?哪些做法是與協助他們消除貧窮有關?為什麼?
Q:在你的生活中曾經遇過餐風露宿的無家者、流浪的街友,或乞丐一樣悲慘困苦,需要被幫助的人嗎?讀完施乾的故事後,你認為提供什麼樣的協助最是積極,對他們的幫助最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