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爭來的那一天

符合指標: SDG 10 

「戰爭來的那一天,花兒靜靜在窗台上,爸爸哼歌哄弟弟睡覺。媽媽幫我做了早餐,親親我的鼻子,陪我走路上學。那個早上,我認識了火山,唱了一首蝌蚪變青蛙的歌,還畫了一張小鳥的圖。午餐一結束,戰爭就來了……」


2016年春天,英國政府拒絕發出庇護權給3000個沒有家人陪伴的兒童難民。同一時間,榮獲紐約時報最佳圖書獎肯定的英國繪本作家尼古拉・戴維斯聽說有學校拒絕難民兒童,而理由是——沒有椅子,終於忍不住提筆寫下這個繪本故事。戰爭或許離安穩幸福的我們很遠,但是透過這個繪本故事,孩子得以想像跟他們處於不同世界的生活處境,期許良善的人性繼續傳遞愛與希望,讓不完美的世界,仍存著一分美好未來的溫柔想望。

推薦緣由

張淑瓊

這是一本以真實事件為架構發展的繪本故事,因為戰爭失去一切的孩子,戰爭的影響卻一路尾隨不離。作者在書中很用心的鋪陳戰爭的忽然來到,並連結之後的難民和移民面對的困難和問題。因著故事前段的醞釀,且提供足夠的線索,讓讀者更能進入後端的事件情境中,讓這個發生在英國2016年兒童難民庇護權事件,透過繪本清楚呈現。書末小男孩友善的行動回應,搭配本書作者透過媒體採取的行動和引發的迴響,都讓這本繪本充滿力量。本書非常適合用來討論移民、難民問題、國家內部的不平等,及社會的包容性等細項目標。

延伸思考

Q:請問書中哪些訊息可以看到「戰爭一直跟著」小女孩?

Q:故事的最後孩子們用椅子排出一條路來,你覺得這些椅子代表什麼意思?

Q:如果為了消除不平等,會影響到你的權益,你是否願意?請說說你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