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

符合指標: SDG 14 

這是一本介紹海洋生態的科普繪本,這也是一本海洋教育的傳記繪本。「小魚被大魚追的時候,怎麼辦?」透過一位小女孩的發問、收集資料,並透過父親的引導,實地參與觀察,進而理解、統整與應用,了解到食物鏈、人工魚礁、海洋牧場等海洋知識。


這是作者小時候跟著父親一同認識臺灣海洋生態的故事,也是值得親師共讀的故事,在這本繪本中,家長教師們可以試著學習成為「有協助能力的大人」,不要輕忽孩子們的好奇心,這就是「問出好問題」的關鍵,帶領孩子感受「悅讀」的魔力,從看見到洞見。

推薦緣由

張淑瓊

​​從這個台灣第一批推動人工魚礁的代表學者的家庭故事中,舉重若輕的描述了早年台灣人工魚礁執行時的背景故事,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海洋生物學家的研究和行動,對海洋及水下生命帶來的影響。書中透過孩子的眼光看到一場海洋生態的改善行動悄悄地進行著。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,關於水域環境的保護原來早有許多人投入。這本書將漁業和市場,研究和生活,親子關係全然結合,對瞭解研究者如何透過專業改善海洋生態,有清楚鮮活的描述,適合國小中低年級孩子們閱讀。

延伸思考

Q:為什麼東東的爸爸會說東東問了一個好問題?

Q:你可以從故事中找出人工魚礁和食物鏈有什麼關係嗎?

Q:讀完這個故事,你覺得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,需要哪些人力或是資源的投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