荒野上的十四隻狼-野化與復育的真實故事

符合指標: SDG 15 

黃石國家公園的狼群復育計畫是生態學中一個非常有名的案例,在西元1926年左右,最後一頭狼死在獵槍下,原本完整的生態系失去了頂級消費者而逐漸崩潰。沒有天敵的紅鹿開始大量繁殖,牠們的鐵蹄踏遍公園每寸綠地,啃食所有能吃的植物,讓芳草不再茂密,連樹木的嫩芽都無法倖免,其他體型較小的草食性動物與鳥類大受影響,搶不到嫩草、沒有樹木可棲身,河流兩岸的地形和生態也大不相同。牠們甚至跨越農人設置的圍欄,與牧場動物爭食草糧。


付出了這些代價後,人們終於了解生態系中的每一個角色都非常重要。透過規劃、立法與實際執行等過程,花了七十年才讓狼群重返黃石國家公園,讓狼群盡可能在自然狀態下回任頂級消費者(生態圈中頂級掠食者)的身分;同時也透過觀察狼群的復育過程,發現曾經消失的動物逐漸回歸故里,草木扶疏足以供養更多生命,讓黃石國家公園逐漸恢復生機。

推薦緣由

劉清彥

因為獵人獵取野狼的毛皮,使黃石公園的狼群在一百多年前消失了,也因此造成公園的生態系統崩壞:馬鹿橫行、植物被啃食枯萎、群鳥飛離、熊也找不到食物……直到1995年,十四隻狼被帶回這裡返鄉野放,才讓失衡的生態漸漸復甦,充滿生機。只是這十四隻狼,後來多數也難逃被人類射殺的命運。

這個令人傷痛卻也振奮的真實案例,讓我們清楚看見落實山脈生態系統的保護,減少棲地破壞,終止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。如何採取實際行動終止動植物遭到非法盜採、盜獵和走私,並且解決非法野生生物產品的供需,以維護生物的多樣性,真的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。

延伸思考

Q:黃石公園的狼群消失後,對整個地區生態和環境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?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十四隻狼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?

Q:列舉三個你認為地球陸域生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。這些問題是怎麼造成的?如果任憑這些問題惡化,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?

Q:觀察一下你所生活的地方,有沒有出現什麼樣的環境或生態的變化?如果這些變化是不好的,你可以提出解決的方法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