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明的小孩: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

符合指標: SDG 16 

他們叫紅茶、綠茶、奶茶;她們叫春天、夏天、秋天、冬天;他們有太陽、月亮、星星、小山、小河;荔枝、蘋果、葡萄、芭樂,他們是平平、安安、方方、正正、來來、去去。


我們的生活用語,是一個個本該燦爛的生命;

他們在我們身邊,但他們是「沒有名字的孩子」。


無國籍移工的小孩,寫下一首又一首詩,

他們說自己的人生是借來的,是多出來的,是透明的:


我是一抹幽魂,飄在自己家鄉的上空。

我是一隻綿羊,圈在沒有門的柵欄裡。

像我這樣的人,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。

推薦緣由

曾品方

本書取材自《報導者》的深度採訪,依年齡大小,介紹一群沒有國籍的孩子。這些故事,不是虛構也不是杜撰,不在天邊也不在遠方,都是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,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,在這塊土地上生活、成長,共享一片藍天。育幼院的孩子們或許膚色各異、或許髪質特捲、或許五官深邃;也或許沒有父母、沒有家庭,但這些都是孩子們無從選擇的事實。只要生而為人,就應享有基本的權利,尤其是兒童,應該有保護、受教育和免於恐懼的權利。

書末的三個大男孩照顧一群見不得光的黑寶寶,畫面中溫馨的擁抱,耐心的陪伴,印在腦海裡久久,期許更多人點燃光亮,創建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,讓透明的小孩都能享有兒童權,如同每一只風箏都有飛上藍天的機會。

延伸思考

Q:書名《透明的小孩》是呼應本書中的那一則故事呢?又是什麼因素讓孩子覺得自己是透明的呢?

Q:閱讀恩恩的故事,其中有一段「是我們的孩子,是天賦人權的孩子」,再比較念念故事中的「不是說人人生而平等嗎?難道她沒有獲得應有的保障嗎?」想一想,這兩段話的涵意是什麼呢?

Q:書裡談到的育幼院、慈善機構、安置基地,你認為是什麼樣的地方,我們能為這些地方,做一些什麼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