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間人
符合指標: SDG 16
融合「出生序」概念,蘊含「尋找自我認同」、敢於挑戰現狀的「反烏托邦」青少年小說
瑪琪生活在一個以長子(家中第一個孩子)為尊的小鎮,身為次子(排行中間的孩子)的她遭受到各種忽略與不平等,因此她不斷想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。在鎮上畫師的鼓勵下,瑪琪發掘出自己在繪畫上的天賦,決定成為畫師的學徒。不僅如此,她也突破「中間人」被認為是膽小、無所作為的枷鎖,在面對恐懼時選擇勇往直前,付諸行動追求真相,不但解救被關押的長子們,最終也讓大家看到她的勇氣與能力。
小說以第一人稱為視角切入,透過孩子的視角,感受到鎮上的人對長子的推崇、邊界禁忌等奇特文化,也讓讀者可以感染主角的心情變化。本書巧妙地將心理學家阿德勒的「出生序」概念結合城鎮的特權制度,凸顯角色心理刻畫上十分有深度,是一本蘊含「尋找自我認同」的青少年小說。表面上看起來是和平的社會,其實背後有弊病存在。乍看下是很沉重、嚴肅的議題,但依然擁有少年小說的精髓——絕望中仍有希望,描繪友情和勇氣,讀來激勵人心。
作者:柯斯蒂.阿普鮑姆
譯者:林靜華
出版社:小魯文化
出版日期:2022/12
ISBN: 9786267177709
推薦緣由
推薦緣由
延伸思考
延伸思考
Q:安德森鎮長大聲的對學生重複說:「流浪者是骯髒、危險、狡詐(Dirty, Dangerous, Deceitful)」,這些言語對瑪琪產生了什麼影響?
Q:作者安排了兩次大火事件,其原因、經過和結果有什麼相同和差異之處呢?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為何?
Q:流浪者歐柏先生規勸瑪琪要質疑安德森鎮長的話,因為思考和自由有關。現在,也請你思考:聽信一人之言與建立透明制度之間,有什麼差別呢?